这是新教材比较强化的一块内容,而且与象牙塔里的纯数学有些距离,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与生活实际接轨的教学内容之一。很多时候,我们实践老师也是边教边摸索,甚至有时是教完了,才能体会到估算的精髓。
四、教学实践与反思。
1、采用多种手段,强化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。
乘法口算是后面除法,甚至是小数运算的基础,但由于教材中这类练习偏少,教学时间紧、教学要求降低等原因,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能有时间关注正确性而忽视速度,这在我们现在实行的五年级教学中已尝到苦头。
2、因数中有0的乘法,要注意让学生明确简便的原理。
·因数末尾有0。特别是如160×30这类,一开始部分学生受竖式中数位对齐的影响,往往会乘完后漏写一个0,教师这里要讲理简便的算理。
·因数中间有0。在如106×4和102×4中,两类要注意比较,以免有部分学生造成后一类0的少写。
教材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共安排了两个例题,但在练习量上不多,教师在讲请楚的同时,要进行针对性的补充练习。
3、关于对速度的表达方式。
它其实就是对单一量的一种简写,表述上更为简洁些。但越简洁的东西,一开始往往学生搞不清,后来就成了难搞清。教师在一开始时,要注意沟通两种不同的形式,特别是班中的部分同学。同时,对单一量,除了速度以外,教师还可以对单价,工作效率等也进行补充教学,虽然教材没有要求和编排,但在习题中也屡有出现。
4、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。
·读题同时也要注意读图。首先,图中有一种情景,能让学生引发相关联想。更重要的是有的图中蕴含大量信息。
·教师的下水作业要增加。
如P48 第七题。教学时要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探讨,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。最好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买3棵送1棵的含义其实就是买4棵可以便宜16元,从而很快算出一棵可以便宜4元。
P50,第四题,注意读题的指导,加强学生理解。
P52,第十一题,教师可渗透估算的策略,引导学生方法的优化。
P59,第2题,理解“增加到24米”,是从“8米”变成了“24米”。
第4题,可以引导学生用倍数关系进行解决。
5、本单元出现了大量的开放题,教师可以作为数学的课外兴趣进行拓展研究,我们觉得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还是有帮助的。
6、关于估算的把握。
一开始教学时我们老师都觉得理不清:可以估大,也可以估小。到最后我们才慢慢理清了思路:估算的精到之处是先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(估大,估小还是两者都可以),再选择哪一种估法更接近准确数(估一个数还是估两个数,)更简便些。这一过程不能搞不清。这一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理解到位,然后让学生在多种实际情况下进行选择,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怎么估。
如:P61 第2、3题,根据实际情况估大估小都可以,只要准确些,简便些。
第4题,其实不估,要口算也可以。
P62,第5题 要估得尽量准确些,这里还有解决估的方法指导问题。
P63 第11题 有两种方法,可以用估算也可以不估算。
不估算:(430+380+407)÷(30÷3) 因为这种情形在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估。
要估算:(430+380+407)÷3×30
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: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,而是在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中因需求而产生的,要让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会选择,学会简便的算,不要茍求一种格局,要使学生能灵活地掌握这一算法,教师首先要有灵活的估算取向,我想这就是估算的精到所在。待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