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、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,其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,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而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,因此,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,特别是课内的自主学习的指导,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尤为重要。
关键词:自主学习 激活身心 开放课堂 调控机制
所谓“自主学习”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,相对的是被动学习、机械学习。有西方学者提出:“当学生在元认知、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时,其学习就是自主的。”我国有研究者认为,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“能学”;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“想学”;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“会学”;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“坚持学”,这就是“自主学习”。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,我们可将“自主学习”的特征简单概括为四方面:参与的全程性、参与的主动性、参与的情感性、参与的有效性。
过去,叶圣陶先生把课堂教学比作哄小孩子吃饭,任凭你父母把饭食夸耀得多么香、甜、有营养,如果孩子不把饭食下去,这孩子还是胖不起来。这个比喻通俗易懂地告诉我们,课堂教学说到底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,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。否则,不管你老师把知识讲解得如何系统、详细,且再三强调知识是如何的重要,如果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、感悟文本,并进行思考、讨论、交流和训练,那么结果只能是“少、慢、差、费”。他又说:“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,自己领悟”。强调的是“自读自悟”。现代教学论认为,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教会学生学习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此精神,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。
然而,有教师认为,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“休眠状态”,导也无用。其实不然,试想,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,学生的见识愈广、思维也愈成熟,自主意识也就更强,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?他们有他们的思想、见解,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。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,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,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“真”更“实”呢?待续...